本網訊 7月29日至7月30日,由中國人民大學與我校聯合主辦的“文化多樣性與數字人文”國際研討會在呼和浩特舉辦。會議聚焦“數字技術賦能文化多樣性傳承與創新”與“數字時代的文化交流與文化治理”兩大議題展開深入交流。我校黨委副書記、校長張軍,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馮仕政,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信息管理學教授、iSchools聯盟主席Gillian Oliver,日本筑波大學信息與媒體科學學院院長、iSchools聯盟亞太區域主席森嶋厚行出席會議并致辭。來自全球23個高校機構的百余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

開幕式上,由亞太地區23所高校及5位國際學者共同倡議發起的“亞太數字人文教育協作委員會”正式宣布成立。該委員會發布了“‘五個一’行動計劃”,包括建立區域教育機構共享名錄、啟動學生數字人文成果巡展、構建師資知識圖譜、共研數字課程資源、搭建跨國教學平臺等五項重點舉措,致力于推動亞太地區數字人文教育資源的深度融合與協同發展。
主旨報告環節,中國人民大學原常務副校長、數字人文研究院院長馮惠玲,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信息管理學教授、iSchools聯盟主席Gillian Oliver,日本筑波大學信息與媒體科學學院院長、iSchools聯盟亞太區域主席森嶋厚行,我校黨委委員、副校長、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部教研室主任楊玉成,新加坡國立大學傳播與新媒體學院院長、新加坡國立大學圖書館館長Natalie Pang,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文學部圖書館與信息科學教授、東京國際數字人文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永崎研宣,澳大利亞西悉尼大學歷史學、數字人文教授Simon Burrows分別以“時光疊城:古都北京的數字記憶”“以信息文化透視數字人文中的人本精神”“從數字工具到批判性探究:筑波視角下的數字人文”“以數化人:中華民族共同體學交叉學科建設的內師實踐”“誰的知識更重要?數字人文的去殖民化及關鍵方法”“數字人文領域的文本多樣性”“數字人文領域的文本多樣性”為題作了主旨報告。
研討環節,與會專家學者在數字素養培育與數字人文前沿論壇、科技遺產與數字人文論壇、古籍與數字人文論壇、數智時代全媒介傳播論壇、數字人文賦能新興文化產業論壇、北疆文化智能應用服務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論壇等6大專題論壇圍繞技術方法、教育轉型、媒體融合、產業創新等多個維度展開了深入交流與研討,拓寬了數字人文的研究邊界。
圖文:科學技術史研究院
編輯:燕書羽 初審:劉燕榮 復審:云樺 終審:王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