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第十九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2024年度“揭榜掛帥”專項賽終審決賽于11月8日至10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11月15日至17日在中國計量大學和浙江理工大學舉行。由我校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楊帆老師指導,王祥、劉佳軍等同學參加的兩支隊伍榮獲第十九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2024年度“揭榜掛帥”專項賽特等獎一項、三等獎一項。
2024年度“揭榜掛帥”專項賽設置高校學生賽道和青年科技人才賽道,共吸引2.7萬余人參加,共收到6500余件參賽作品。最終,來自全國410余所高校和企業的1950余件作品入圍終審決賽,決出各選題“擂主”與各獎次獲獎團隊。
未來,學校將持續以“挑戰杯”系列賽事為契機,將創新創業教育更好地融入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充分激發廣大青年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扎實做好科技創新競賽的組織、孵化工作,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的實踐和訓練,奮力書寫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
特等獎項目
發榜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五〇二所
發榜選題:“空間高性能計算單元在軌智能目標檢測”
項目名稱:基于深度學習的在軌目標檢測技術研究
指導老師:楊帆
項目成員:王祥、李昊澤、宋碩楠、石秀燃、羅欣
項目介紹:現有熱點目標檢測以地面處理模式為主,在有限資源下高效實時處理能力受限,未來遙感處理服務應用場景更加復雜多樣,對任務效能要求更高,迫切需要提升處理服務的時效性和智能化水平,實現熱點目標檢測的在軌處理。空間高性能計算單元運行在遠離地球的太空環境中,具有資源有限、功耗要求嚴苛、空間粒子輻射等顯著點,面臨目標檢測困難、時效性差和魯棒性差等突出問題。
因此,本題目針對星上資源限、熱點目標檢測有效性差、時效性低的問題,以空間高性能計算單元為運行平臺,在資源有限、功耗受限的條件下,利用包括但不局限于模型剪枝、量化、知識蒸餾等在內的模型輕量化方法和模型優化加速策略,設計智能目標檢測算法,完成在軌工程化部署,解決地面處理算法在資源受限情況下檢測精度低、處理時效性差的問題,期望在更低的時延內,發現盡可能多的目標,并準確標注目標位置,在保證模型精度的前提下,提高模型推理速度。

三等獎項目
發榜單位:內蒙古崢創科技有限公司
發榜選題:創新智能:礦壓智能風險預測預警與礦山開采地表沉陷環境監測的前沿探索
項目名稱:基于毫米波雷達的礦道微變預警系統
指導老師:楊帆
項目成員:劉佳軍、羅靚、高文慧、成佩軒、李燦、管德軍
項目介紹:本項目旨在開發一套先進的礦洞安全監測系統,名為“基于毫米波雷達的礦道微變預警系統”,通過利用巡檢機電系統,控制毫米波雷達每五度旋轉一次,實現180度無死角的數據采集,通過毫米波雷達生成高精度的點云數據。隨后,將旋轉的坐標數據和點云坐標數據都傳至阿里云,實現一一對應,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整合處理,并使用Unity 3D (U3D)進行三維建模,通過兩次掃描后,坐標數據的對比,檢測是否產生形變,使檢測員能夠直觀地觀察和分析礦洞的內部狀態,從而有效降低事故發生率,保障員工生命財產安全。

來源:團委
編輯:燕書羽 初審:劉燕榮 復審:邊建平 終審:王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