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引領 擔當奮進
為慶祝建黨103周年,在教育系統樹立典型、弘揚先進,進一步提高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凝聚力,激勵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始終保持銳意進取的精神狀態和迎難而上的奮斗姿態,內蒙古教育廳特推出“先鋒引領 擔當奮進”專題,展現獲得自治區“兩優一先”的個人和黨組織風采,本期走進優秀黨務工作者——內蒙古師范大學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副院長、環境化學黨支部書記焦燕的先進事跡。
善學篤行不忘初心 扎根北疆踔厲奮發
焦燕,女,漢族,1977年4月生,2003年12月參加工作,1999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內蒙古師范大學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副院長、環境化學黨支部書記。
守正創新顯擔當 支部建設堅強有力
焦燕作為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負責人,內蒙古自治區環境化學重點實驗室主任,投身筑牢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特色方向的科研平臺工作,全程主持創建旱區碳循環與碳中和研究團隊,2017年,獲批內蒙古自治區環境化學重點實驗室。圍繞環境污染、資源短缺等區域性難題開展有組織科研,推動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發展實現新突破,2019年,獲批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18年,牽頭成立環境化學黨支部,擔任黨支部書記,堅持黨建與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等有機融合,提高團隊工作效率和創新能力,形成“強中心、立品牌、抓服務、促融合”的“1234”工作機制,即以黨建引領為核心驅動力,打造思政教育和應用實踐雙品牌,服務師生、服務學校、服務地方,實施“培根”“聚力”“聯通”“引領”4項工程,構建“黨建引領、創新驅動、跨界合作”新模式,在科技服務、教書育人、團隊建設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2021年,獲評自治區“最強黨支部”;2022年,獲評“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

環境化學黨支部開展服務型黨組織實踐活動
勇于擔當 “雙帶頭人”頭雁效應充分彰顯
焦燕充分發揮“頭雁”效應,立標桿、樹形象,引領黨員群眾以飽滿的熱情投身新時代高等教育事業,為凝心聚力完成好自治區兩件大事添磚加瓦。實施“樹典型、學典型”“傳幫帶、比趕超”“科研一幫一”等項目,強化科研團隊水平整體提升。引領支部黨員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8項、省部級項目20多項,科研經費突破千萬;發表中科院一區、二區等高質量論文80余篇,科研成果和經費走在自治區同類院校前列。支部1名黨員獲自治區高等學校優秀黨員,1名黨員獲自治區高等學校優秀黨務工作者,榮獲“明德教師獎”等國家級表彰獎項3人次、省部級表彰獎勵5人次,入選“草原英才”等自治區級以上人才計劃15人次。
崇奉獻、勇創新 打造三全育人新格局
焦燕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教書育人全過程,搭建全方位育人品牌,融合社會各方面力量,形成協同育人格局。邀請“行家里手”走進課堂,引導學生走出教室,在實踐中感悟真知,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獲批10余個,獲自治區級以上“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獎10余項,組織開展就業指導類會議等20余次。帶領黨員群眾深入落實“校企、校校、校所、校府”協同育人舉措,搭建全方位育人品牌,建成內蒙古環境監測總站呼和浩特分站等實踐基地十余個,聯合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持續開展“大學生在行動黃河環保行”社會實踐活動,將生態文明建設意識根植學生心中,培養具有全面素養的新時代人才。

面向中小學開展“生態環境科技創新訓練營”科普服務師生
胸懷“國之大者” 踐行初心使命服務社會
焦燕聚焦闖新路進中游、全力辦好兩件大事奮斗目標,大力推進有組織科研,構建“支部聯合+實踐服務”融合共建工作模式,推進產學研用聯建,引領師生在服務國家和區域發展中提升創新效能,努力以實際行動肩負起教育興國、科學報國、人才強國的時代責任。號召師生響應國家和自治區“雙碳”戰略需求,團結帶領支部黨員幫助地方、企業培訓管理人員、新型經營主體、基層技術人員2300多人次。加強科技創新,落實惠民利民戰略,支部黨員協同院士工作站、巴林右旗黨委建立“牧區直飲地下水深度凈化技術研究及推廣應用”公益性示范黨建融合基地,十余年堅守初心,為農牧民無償安裝凈水設備,受益農牧民逾3萬人。與巴彥淖爾市五原縣科技小院扎實開展技術扶貧,培訓農技人員300余名,圍繞節水節肥、土壤提質、減緩面源污染等指導生產,示范推廣面積2萬畝,高效助推鄉村振興。

環境化學黨支部送凈水器下鄉,科技助力“鄉村振興”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政務新媒體“內蒙古教育發布”
編輯:劉燕榮 初審:劉燕榮 復審:邊建平 終審:王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