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2019年8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嘉峪關長城時強調:“當今世界,人們提起中國,就會想起萬里長城;提起中華文明,也會想起萬里長城。長城、長江、黃河等都是中華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標志。”“長城凝聚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和眾志成城、堅韌不屈的愛國情懷,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征。要做好長城文化價值發掘和文物遺產傳承保護工作,弘揚民族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磅礴力量。”

為進一步提高青年學生對非物質自然遺產保護意識,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及普及長城知識,傳播長城文化,弘揚長城精神,堅定文化自信。4月22日下午,由內蒙古自治區高校網絡思政工作中心、內蒙古師范大學融媒體中心、呼和浩特市融媒體中心共同主辦的“青春對話長城”讀書分享會在內蒙古師范大學“師苑書屋”(新華書店)舉行。呼和浩特市“青橙融媒”進行了現場直播,當天下午在線觀看人數近28萬人次。

內蒙古文物學會特聘專家高曉梅從長城的歷史、分布、制作材料以及功能意義等方面作了精彩的分享。特別是在談到內蒙古境內的長城時,她用了“五個一”進行了概況,即長度最長、種類最全、修筑歷史最悠久、修筑朝代最多、分布地區最廣等。“長城是各民族共同修筑的,每一抔土、每一塊石都凝聚著各族人民的智慧與血汗,是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文化財富。”她說,長城始終是促進北方經濟開發、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等的重要樞紐,特別是我國北方的長城內外一直是少數民族繁衍生息的樂園,實現了民族融合與共同繁榮、共同發展。

讀書分享會上,內蒙古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學生趙楷初、文學院學生雷可悅進行了閱讀分享和圖書推薦。
內蒙古師范大學黨委宣傳部有關負責同志表示,此次活動的開展,旨在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時代新人鑄魂工程,讓學生在深入了解長城文化、傳播長城文化的過程中,感受長城的壯觀和先輩們的智慧與堅韌,讓長城精神成為成長成才的內驅力,從而切實增強青年大學生的愛國情懷。

同學們紛紛表示,作為新時代青年,不僅要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時刻懷有一顆敬畏之心,還要主動承擔起保護傳承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優秀文化遺產的歷史重擔。要從一點一滴做起,積極參與到文化遺產的保護中,讓中華優秀文化遺產在新時代重新煥發起生機。
來源:內師融媒
編輯:燕書羽 初審:劉燕榮 復審:邊建平 終審:王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