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6月5日至6日,由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指導、內蒙古師范大學承辦的內蒙古自治區國際中文教育協作機制建設推進會暨高校國際中文教育交流研討會在內蒙古師范大學賽罕校區信息樓報告廳舉辦,來自全區11個盟市共36所高校、14所中小學的140余名代表參會。

會上,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大連外國語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浙江師范大學、天津師范大學的五位專家受邀作了業務指導和專題講座。

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政策研究處處長劉兵在業務指導講座上詳細闡述了國際中文教育事業的重要意義、改革歷程以及國際中文教育發展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并介紹了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的重點項目和下一步工作計劃。

大連外國語大學副校長劉風光作了主旨報告,以國際中文教育研究課題重大項目“中國高校國際中文教育辦學主體作用研究”為抓手,分享了高校國際中文教育工作的寶貴經驗,并指出了當前中國高校在推動國際中文教育和孔子學院轉型發展時遇到的問題,提出了增強高校在國際中文教育中辦學主體作用的政策建議。

浙江師范大學非洲中文教育實踐與研究基地執行主任、浙江省孔子學院師資選拔培訓中心常務副主任徐麗華以浙江師范大學孔子學院建設發展經驗為依托,從頂層設計、支撐體系構建、隊伍建設、合作共贏等四個方面提出了推動國際中文教育發展方面的獨到見解。

北京外國語大學孔子學院工作處處長金利民以北京外國語大學合作建設的孔子學院為例,從孔子學院的功能屬性、申辦流程、質量建設以及中方高校主體責任等方面,分享了北京外國語大學關于孔子學院建設管理的實踐經驗。

6月6日,天津師范大學部校共建國際中文教育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陳晨在其專題講座中深入解析了國際中文教育本土化發展的核心內涵,指出其關涉對象包括教學內容本土化、“三教”本土化和服務/管理本土化,并提出實現國際中文教育本土化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路徑和優化策略。

內蒙古自治區國際中文教育基本情況交流研討會

內蒙古自治區高校國際中文教育交流研討會
專家講座結束后,大會舉辦了內蒙古自治區國際中文教育交流研討會。與會師生就國際中文教育教學等主題進行了發言和研討。我校有關負責同志作了“全區國際中文教育基本情況調研介紹及我校國際中文教育發展情況簡介”的匯報,其余10所區內院校分享交流了本校國際中文教育發展情況。
圖片:韓占文 文字:國際交流合作處
編輯:燕書羽 初審:劉燕榮 復審:邊建平 終審:王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