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1月8日下午,由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主辦、我校國際交流學院承辦的2021年“漢語橋”線上團組交流項目開營儀式順利舉行。副校長張海峰及相關部門、學院負責同志出席儀式。項目組教師和來自俄羅斯、蒙古、越南、老撾、巴基斯坦、也門等六個國家的130余名師生相聚云端,線上參加開營儀式。儀式由國際交流學院院長武海燕主持。

張海峰在開營儀式上致辭,向參加本次交流項目的師生致以新年的問候,向學員們介紹了內蒙古師范大學的發展歷史、留學生培養工作等情況。希望學員們通過本次線上交流項目,進一步提高漢語綜合運用能力,增進對中國社會和中國文化的了解,成為溝通各國人民同中國人民之間友誼的橋梁,為加強各國文化交流、語言合作和文明互學互鑒貢獻力量。
武海燕介紹了我校在國際中文教育領域的特色與優勢,以及針對此次項目在師資選派、工作團隊、設備支持等方面提供的條件保障。項目組教師介紹了線上團組項目的課程安排、學習要求、學習方式、授課教師等具體事宜。來自老撾、巴基斯坦、俄羅斯、越南的學員代表分別作了發言。



“漢語橋”線上團組交流項目由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發起并資助,旨在通過開展線上語言、文化與體驗課程,加強中外人文交流。此次項目以“文化特色”為主題,通過“錄播+直播”的方式進行,課程內容包括《中國歷史上的對外往來》《中國的鄉村振興》《中國傳統服飾》《中國戲劇》等文化講座,《中國古典舞和蒙古族舞蹈》《傳統射箭》《中國太極》等文化體驗課程,《HSK四級》《漢語讀寫》《漢語視聽說》等漢語提高類直播課程,是我校積極推進“互聯網+國際教育交流”的有益嘗試和積極實踐。為此,我校還專門成立了由精干教師組成的“中國語言”與“文化特色”教學團隊,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都能體驗到漢語的魅力和內蒙古的獨特文化氛圍。
圖文:國際交流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