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教育部于4月9日發布通知,公布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4)獲獎項目名單,我校在本屆大賽中榮獲國家級銀獎1項,銅獎5項。
本次大賽以“我敢闖,我會創”為主題,于2024年10月12日至15日在上海舉行。大賽由教育部等12個部門聯合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自去年5月啟動以來,共有來自國內外153個國家和地區5406所高校的514萬個項目、2083.6萬人次參賽。
我校地理科學學院《“灌草結皮接種包 ”——防沙治沙新材料開拓者》榮獲高教主賽道銀獎;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低成本儲能電池解決方案——葵花籽殼衍生硬碳負極材料開發》、地理科學學院《智塵——強跨境沙塵暴實時監測預警智慧云平臺》、國家治理學院《藥風蒙傳—數智賦能中藥材防風 產業引領鄉村振興》、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鹽堿變良田—微生物菌劑有機肥賦能鹽堿地改良,助力鄉村振興》四個項目獲得高教主賽道銅獎;音樂學院《音育暖陽馬蘭花開》獲得“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賽道銅獎。
學校高度重視大賽組織備賽工作,自去年5月正式啟動大賽以來,廣泛挖掘項目,鼓勵師生參賽。在相關部門及各學院通力配合下,全校共計6490支項目團隊、29311人次報名參賽,其中“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活動2176支項目團隊,9896人次參加。備賽過程中,學校多次邀請具有豐富經驗的雙創導師先后組織創新創業訓練營、團體輔導、“一對一”打磨等各類輔導和培訓,全面提升參賽項目的質量和水平。
獲獎名單


《“灌草結皮接種包 ”——防沙治沙新材料開拓者》項目團隊
《“灌草結皮接種包 ”——防沙治沙新材料開拓者》項目簡介
長期以來,中國飽受風沙危害,傳統的以人工植被建設為主的生態恢復工程雖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仍存在建設周期長、防護效果差、水分消耗高等問題,嚴重制約了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研發防沙治沙新材料顯得尤為迫切。針對以上痛點問題,團隊提出植物固沙和結皮固沙相結合的概念,研制出“灌草結接種包”。它是以當地天然生物結皮為原材料,通過分離、純化、擴繁和干燥等過程,提煉出具有生物活性的結皮干物質,并將其與當地灌草植物種子進行配比,探索其最佳搭配比例及其與不同自然環境條件的適應性,使沙面快速披上由生物結皮和灌草植物組成的“生態毯”,實現對沙化土地進行快速、高效、可持續的治理。通過使用本產品,流沙固定時間縮短至1年內,實現每平方米年固碳量達到11—27克,助力國家防沙治沙和“雙碳”目標的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顯著。
圖文:招生就業處
編輯:燕書羽 初審:劉燕榮 復審:邊建平 終審:王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