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日報》2024年12月13日第7版刊發我校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環境化學黨支部創建“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典型經驗文章《黨建引領聚合力 立德樹人強根基》。
黨建引領聚合力 立德樹人強根基 黨支部是黨最基本的組織,是黨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近年來,內蒙古師范大學環境化學黨支部在創建“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過程中,緊扣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這條主線,深化運用“黨建+N”工作法,對標“七個有力”要求,勇于探索,創新實踐,創建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內蒙古師范大學環境化學黨支部2018年成立,2022年2月入選第三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2024年8月順利通過驗收。
以“黨建+生態”有力推進支部品牌建設
結合專業特點,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確立為“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品牌建設的特色和亮點。依托黨課和開展“推動保護黃河,科普生態文明”“飲用水健康科普宣傳”“黃河環保行”“科技志愿赤峰行”“生態環境科技創新訓練營”等主題實踐活動,廣泛宣傳和深入闡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內涵要義。支部黨員還深入到赤峰、包頭、鄂爾多斯、巴彥淖爾等地區開展“水肥一體化節水節肥施肥灌溉”“烏梁素海污染治理”“鹽堿地改良示范”“荒漠化防治”等科研活動,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轉化為“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實際行動。
以“黨建+人才”有力推進支部團隊建設
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實施“人才引育工程”,建強人才隊伍。三年來,支部共引進博士3人、培育博士1人。目前支部現有黨員15人,具有博士學歷的14人,占比93.3%,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11人,占比73.4%,年齡在45周歲及以下的7人,占比46.7%。高質量的人才團隊為“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創建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創建工作開展以來,支部黨員共獲得國家自然學科基金3項,自治區各類科研項目15項,發表高質量論文30余篇,專利2項,1人被評為自治區優秀黨務工作者,2人獲得“草原英才”稱號,1人入選自治區高等學校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計劃,3人被評為博士生導師。
以“黨建+服務”有力推進支部社會服務能力
社會服務是高校的重要職能之一。為更好地服務社會,結合專業優勢,實施了“助農助企計劃”。通過與政府部門、村屯嘎查、企業等基層黨組織聯合共建,開展各種助農助企服務,積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與巴彥淖爾市五原縣、杭錦后旗農牧和科技局黨組聯合開展農技人員培訓,并圍繞節水節肥、土壤提質、減緩面源污染等指導農業生產,示范推廣面積2萬余畝,有力助推鄉村振興。與包頭市石拐區吉忽倫圖蘇木黨委聯合建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基地,并開展農田土壤改良培肥科技推廣活動。與鄂爾多斯碳中和研究院黨支部共建生態系統碳匯平臺,受到內蒙古煤化工類企業廣泛關注,并幫助地方、企業培訓管理人員、新型經營主體、基層技術人員2300余人次。
以“黨建+實踐”有力推進支部育人服務
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為抓手,全面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和“五育”并舉融合育人體系建設。聯合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呼和浩特環境科學學會組織開展“大學生在行動——保護母親河”科普活動和“大學生在行動——黃河環保行”社會實踐活動,深入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法治宣傳教育,努力為自治區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種下“星星之火”。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30個,指導本科生參加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共獲得自治區金獎2人次、銀獎1人次、銅獎1人次。
展望未來,內蒙古師范大學環境化學黨支部將立足專業特色,深化黨建和業務融合機制,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創造力和戰斗力,形成有特色、有亮點、有影響的黨建品牌,有力推動基層黨組織“一融雙高”建設。(林海河 焦燕 范磊)
來源:《內蒙古日報》
編輯:燕書羽 初審:劉燕榮 復審:邊建平 終審:王志強